醫療新趨勢

80年前(1928年)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明了盤尼西林 ,此後陸續有各種抗生素被發現或合成,人類有史以來 最大死因的細菌性感染疾病逐漸被克服,平均年齡大幅提高,由1950年代的50歲提昇到目前的80歲,醫療 生態也因此發生了下列各種重大的改變:

一、疾病生態的改變
癌症和慢性中老年病如中風、心肌梗塞、糖尿病 、高血壓成為疾病的主流,尤其是癌症自民國71年 起到現在一直是死因第一位,佔所有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,約等於中風、心肌梗塞、糖尿病等死亡人數的總和。
癌症防治的對策有兩種,一是預防重於治療,如肝癌 、肺癌、胃癌、口腔癌等宜從預防著手,如注射肝炎 疫苗、戒煙、戒食檳榔等。另外一條則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、如對易於早期診斷的子宮頸癌、乳癌、大腸癌等,宜從大量篩檢著手,以期早期發現。
慢性中老年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,越來越獲得重視,其界定也越來越嚴格,近年來更有新的趨勢,把具有這些代謝症狀的現象叫代謝症候群,即是在出現輕微症狀時即開始防治,例如:

1.腰圍:男>90公分 女>80公分,或BMI>27
2.三酸甘油脂>150
3.高密度膽固醇男<40、女<50
4.血壓 收縮壓>130 舒張壓 >85
5.空腹血糖 >110

以上五點,具有三點或以上者為代謝症候群。這些人罹患中風為常人的三倍、心肌梗塞為常人的四倍,糖尿病為常人六倍,如果不改善將嚴重威脅健康、而目前年輕的職業族群羅患此症者竟高達1/3,可見其嚴重性。

二、醫療觀念的改變
1980年代以後人們逐漸發現,除了感染性疾病以外,西方醫學的治療並不如想像中的有效,西醫獨尊的神話開始被打破,而日新月異的診斷工具諸如超音波、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,費用不斷提高,另類及其他傳統,替代療法,如草藥、針灸、芳香、音聲等又慢慢受到重視,且流行起來。許多著名大學及醫學中心也開始對另類療法作研究。而美國每年花在這方面的費用高達二、三百億美元。
對於疾病的治療,人們慢慢接受醫師不是萬能,並非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根治的現實。有些疾病,只能以保守療法減輕病人的痛苦,無法治癒,如末期癌症或嚴重全身性多重器官功能失調的病人。於是安寧療法逐漸被世人認同。

三、生活型態的改變
由於機械化及交通工具的發達,人類使用勞力的機會降低,而由於農業高度發展,食物的供應充沛而且價格低廉,肥胖成為現代人的通病。醫學研究顯示,肥胖對健康的危害非常明顯而且嚴重,因此體重控制成為現代人的重要課題之一。體重控制及減肥包括飲食及生活型態的改變,運動習慣的養成。飲食習慣的改變包括素食,多食蔬果及不飽和性脂肪等,運動則包括慢跑、游泳、騎腳踏車等,每星期四次以上,每次30分以上。

四、社會型態改變
由於醫療資訊發達,性觀念開放,現代人不結婚依然可以享有性關係,因此晚婚,少子化現象越來越嚴重。目前每對夫妻平均生育率僅1.18個,幾乎就是一胎化了,而全國每年的新生兒僅20萬個,約等於20年前的一半,因此婦產科一間間的關門,小兒科一天天沒落,連幼稚園,小學的人數都逐年降低減班。估計30年後每個年輕人將要扶養2-3位老人,那將是何等沈重的負擔,更別說要扶養小孩了。如此說來現代的年輕人不敢結婚,也不是沒理由的。

五、醫界的轉變
受到近代社會好逸惡勞風氣的影響,醫界也發生明顯的轉變,高風險,高勞力的外科、婦產科逐漸沒落,低風險高收入皮膚科、眼科,却大為風行,割雙眼皮的費用居然比剖腹生產高,乳房整型的收入更高達置換膝關節的兩倍。這就難怪最優秀的醫學院畢業生對皮膚科、眼科要趨之若騖了。問題是外科、婦產科這些重要的工作還是要有醫師從事,而他們所需要的技巧和學識絕對不比皮膚科、眼科少。這些年來,連台大、榮總都招不到婦產科住院醫師,我真擔心有一天我們要從國外聘請外勞或產婆來替我的產婦接生。